超声波清洗因其高效、全面的清洁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医疗、工业、实验室等领域。为了清洗效果和设备安全,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。以下内容将详细解析超声波清洗机的操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,帮助用户正确使用设备。
1. 超声波清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
1.1 开启设备电源
确认设备接通电源后,打开设备背面右侧的电源总开关,确保设备正常启动。
1.2 配置清洗液
清洗液的配置是超声波清洗的重要环节:
按比例加入清洗剂和水:
8L水中加入25-30ml多酶清洗液。
11L水中加入35-45ml多酶清洗液。
加注液体高度需满足以下条件:
高于内槽的1/2位置,保证超声波的有效传播。
低于内槽的3/4位置,避免液体溢出。
使用清洗网篮装载器械,确保器械完全浸没在清洗液中,且可拆卸部件分离放置,以提高清洁覆盖率。
1.3 设置清洗时间
顺时针旋转定时控制开关,建议清洗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,最长不超过10分钟。
注意:定时旋钮禁止逆时针旋转,以免损坏开关。
1.4 设置清洗温度
使用温控旋钮,将温度调整至30-40℃,这一温度范围内清洗液效果好。
加热温度不得超过45℃,否则可能导致设备或清洗液性能下降。
1.5 清洗完成后的设备保养
清洗结束后,关闭电源,将设备擦拭干净。
若需长时间存放,确保清洗槽内无液体残留,避免槽体腐蚀或细菌滋生。
2. 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
2.1 使用合适的清洗液
根据清洗需求选择对应的清洗液,例如多酶清洗液适用于医疗器械的清洁;配置时务必按比例稀释,浓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影响清洗效果。
医用器械有锈蚀问题时,可适当加入医用除锈液,帮助去除锈迹。
2.2 避免无液操作
清洗液不足可能导致超声波震头空转,引发设备损坏。确保液面高度达到清洗槽要求。
2.3 温控与时间的安全范围
超声波清洗时间过长可能对精密器械表面造成损伤,建议严格控制在5-10分钟内。
高温可能损坏部分材质器械,尤其是温度敏感的塑料或涂层表面,须注意不超过设备推荐温度范围。
2.4 定期维护设备
定期检查清洗槽的表面状态,避免长期液体残留导致的腐蚀。
清洗结束后,确保设备及附件完全干燥存放,以延长设备寿命。
3. 清洗常见器械的补充建议
医疗器械:牙科探针、手术剪、镊子等小型器械在清洗时,应注意间距,以确保清洗液流通。
实验室设备:烧杯、移液枪等需选择适合玻璃和塑料材质的清洗液,避免材料损伤。
精密零件:需确保摆放稳定,避免震动或碰撞。
超声波清洗作为高效、安全的清洗方式,若配合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设备维护,可显著提升清洗质量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无论是医疗领域还是工业清洗,规范化操作都是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。